通知动态

开放日!信通系邀请信电学子走进实验室

Editor:admin Date:2023-06-02 Hits:1244


2023521日正值浙江大学126周年校庆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薪火传承育人才”品牌活动的组成部分,该活动由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主办,联合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与平台了解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和科研内容。今年开放日吸引了四十多位相关专业同学前来参观,现场气氛热烈。


在信电楼参加师生座谈会上。信息与通信工程前系主任张朝阳老师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党支部书记王玮老师分别就当代背景、研究方向、导师团队等各个方面对学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介绍,鼓励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在信通领域实现技术攻关,立足国家需求,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随后来自信通系各个所的教师代表还就不同的科研细分领域、研究生生活等方向进行了补充介绍和答疑。

座谈会结束后,除了王玮老师代表教工党支部向信息工程第二党支部赠书,信通系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开放日文化衫和种子门票作为纪念品。

下午学生们在高年级志愿者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位于信电楼、老生仪楼和教11楼里不同方向的10个实验室。NICE Lab主要就通信网络与人工智能(特别是强化学习)交叉融合的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在智能网络切片、群体智能、语义通信等领域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视觉感知与沉浸式视觉媒体实验室在介绍沉浸式视频的编解码和渲染技术和展示一些相关的沉浸式视频作品同时还提供了包括3D眼镜、裸眼3D手机和虚拟现实设备让同学们实际体验。新一代通信与协同感知-通信-计算实验室展示了在6G无线AI5G大规模传输接入、边缘计算与网络智能、分布式感知学习、感知-通信一体化理论技术各个领域攻坚克难的研究成果,在新搭建的325感知平台上演示了集合雷达、天线、智能反射面等行业领先实验设备。其中6G通信感知计算实验室也借着平台通过展示智能超表面赋能6G无线通信的实验样机,详细介绍了智能超表面技术的原理、属性以及未来潜能,简要描述了课题组在电磁信息论、通感算一体化及无线AI方面的研究情况。视觉导航与自动驾驶实验室对同学们在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和代表性项目方面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玉兔号月球车自主导航的基本运作方式和关键算法、实验室在无人车自主导航领域的经历、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概念。随后还向同学们展示了无人车上相机、激光雷达等常用传感器的使用效果,讲解了语义分割、目标检测、场景流基本概念,让同学们对本实验室从事的研究以及自主导航领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围绕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算法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视频编解码等领域的应用展开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图像视频识别检索、多任务深度学习、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文本语义理解与排序学习、视频智能编解码学习等。讲解员对前来参观的同学具体介绍了实验室过去的一些研究工作和项目内容,主要涉及机器学习的应用和基础理论,包括监控场景视频分析中行人检索跟踪、轨迹预测、人群计数,基于自注意力的高效文本连贯性模型研究,涉及图像相似性建模的度量学习和小样本学习,多模态学习中的视频描述生成,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任务学习模型等。通过demo展示和图片讲解,为同学们更直观的展现了不同研究工作所面向的具体场景和问题。

信号所志愿者介绍了信号空间与信息系统研究所的现状,重点讲述了水下机器人移动回坞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在新搭建的水池旁对小型ROV进行手操演示,让同学们亲手体验ROV,参观实验室,感受实验室,爱上实验室。

李旻研究员在带领同学参观了位于教十一大楼里的智能所实验室工作学习区域、样机芯片展台以及研究成果展板后,在会议室通过PPT介绍了团队老师的研究方向、标志性项目与研究成果、学生培养理念以及团队文化建设。团队的科研项目涵盖了海洋监测网络、抗干扰通信与自组织网络、无人集群通信、通用通信芯片和端侧专用计算芯片等领域,涉及物理层和网络层等相关技术,同时还包括通感一体化、语义通信和毫米波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团队注重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形上谓道”),又具备坚实的工程项目训练(“形下谓器”)。这两者的结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最后,李老师寄语同学们要有使命担当,努力为攻坚克难、解决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难题,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位于老生仪楼的智芯所开放了两个实验室。朱怀宇老师和孟龄欣同学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智能系统与芯片研究所中的“移动医疗微系统及智能芯片”和“模拟&混合信号IC设计”方向。其中,潘赟副教授带领的团队主要围绕移动医疗微系统、移动计算、边缘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等方向开展研究,完整构建了穿戴携行场景下“芯片-电路-算法-设备制造-医疗健康应用”的全链移动医疗微系统技术研究平台,团队朱怀宇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移动医疗健康系统在穿戴/携行条件下为保障其临床医疗价值所面临的严苛技术挑战,并介绍了实验室近年来在医疗级可穿戴心电计算平台、面向运动障碍类疾病的可穿戴医疗器械和基于穿戴/携行设备的新生儿疼痛评估与诊断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应用转化;谭志超研究员和赵梦恋副教授团队近年来主要研究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传感器接口芯片、超低功耗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和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团队孟龄欣同学向大家讲解了模拟与混合信号IC设计中所涉及的典型电路模块及核心模数转化器所涉及的应用场景,从先进模数转换器架构、低功耗电路级设计技术和性能导向模拟IC版图设计等角度切入,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在“芯片奥林匹克”ISSCC会议和集成电路顶级期刊JSSC上发表的多项工作及面向ExGEEGPPG等多源生理信号的高性能采集与放大芯片系统。智能3D视觉系统实验室位于老生仪楼605房间,多模态感知是实验室一大特色,在深度信息获取、场景重建/定位导航、场景理解等方面均有涉及。研究组拥有大量不同种类的相机,包括tof相机、结构光相机、全景相机等等,现有具体研究方向有三维重建、姿态动作识别、人脸活体检测、虚拟现实等等。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信通系的科研方向、前沿技术和经验做法,同时提供了与导师零距离沟通的机会,促进了之间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未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这也将鼓励信通系和信通系教工党支部继续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努力为推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